导读
做一件事情难,做好一件事情更难。在工作、生活、学习里,我们需要处理一个又一个事情。但不同人收获到的成长却千差万别;有的人在很短时间内就一鸣惊人、一飞冲天;而有的人却日复一日做着重复的事情,看不到任何成长。而这其中的关键原因,在于定位、环境、思考、总结,和做事的方式方法。
关键
下图是我最近思考的做事情的流程,仅供大家参考。
-
在做事情之前,我们需要搞清楚这件事情背后的大的目标是什么,这件事情在大目标体系的定位是什么。我们只有搞清楚了它背后的价值、需求,我们才能判断出我们需要做到什么程度、能从组织、环境中拿到多大的资源。
-
在确定做之前,我们需要明确大小目标的关系是什么,小目标是大目标的一部分,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?
-
需要明确事情的边界。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、事、物;我们不能奢望完美。目标会受到时间、精力、资源、环境、能力、协作等等因素影响,我们要学会明确我们事情的边界,预期我们对于事情处理的最终结果,设置一个跳跳够得着的目标与边界。
-
我们需要再梳理清楚事情的脉络。不着急动手,想清楚事情的主要脉络,主要矛盾、核心驱动因素。在人、事、机制三层上做好设计,形成自驱型、迭代型、框架化的设计理念。
-
即使我们想的再完善、再丰满,也抵挡不住现实的骨感。一方面,现实世界和我们的认识总会存在或这或那的差异,另一方面,世界是变化的、一种你可以感知或不可感知的的变化。我们需要有一套对于事情推动的保障机制、一套全链路跟踪的管理意识。
-
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点:如果事情对应的目标不具备可量化、可执行性的性质,事情是很难推动下去。可量化、可执行的特性就可以保障事情推动过程中能得到及时反馈,及时调整,及时处理。
-
在做完事情后,我们需要去总结,复盘。做的好的要继续坚持,做的不好的要努力改进。复盘过程中,我们努力去思考过程中的思维、行动、心情等多方面的元认知,打破我们的惯性思维,拆除我们固化思维,活化我们的想法、知识。复盘,不仅要沉淀一套可复用、可使用的技术性操作手册;更要形成一套多维的、多元的认知框架。
-
最后,做完一件事情,我们需要能迭代升级我们的认知、我们的精神、我们的财富等作用。相信我们会由点点滴滴的事情的汇聚,升华,以小步快跑、日复一日的方式得到快速的成长,获得弥足珍贵的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