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积极主动
什么是积极主动?相信很多人对于积极与主动的区别还是难以辨识,常常我们会混淆积极和主动,积极就是主动,主动就是积极。
其实,积极可以理解为及时做出行为和举措,但行为可能是别人指挥或领导的;主动可以理解为自己做出的决定,主要是说经过了头脑的思考,自己想透和构思清晰了。
很明显,我们在讨论积极主动这个习惯的时候,需要关注两个方面:1、主动地思考;2、及时的行动。这两个方面其实相互促进、补充的。只有主动的思考,才能让行动及时准确;只有及时准确的行动才能让思考更加深入、贴合现实,解决问题。
一个人如果想要做到积极主动,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认知思维框架。下图是个人思考总结的一个框架,仅供参考。
1、要有自己的原则、价值判断。本质是要求我们有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、道德规范等。这套准则并不是外物(例如家庭、社会等)。外物易变,认知难改。坚守原则与价值,我自岿然不动。
2、要有独立的思考。需要有敏锐洞察的外界感知力,有较好的推理判断力、想象力。能从当前的问题、现象中捕捉到机遇、突破点。用想法来迎战问题。
3、要有决心和勇气,独立的行动能力。在发现机遇、突破点、方法后,有百折不挠,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,有不受约束的行动能力。让想法有落地的执行力。
4、基于现实基础,我们具备选择的自由。不能让现实的物质、生活方式、条条框框等能约束我们的行为。这需要我们未雨绸缪,在日常中及时构建起足够护城河,防护墙。需要做到防范于未然。
家庭中的积极主动
在家庭的积极主动方面,家庭成员需要结合家庭这个环境主动参与,且团结协作的针对家庭中的问题相互分工和协作。
那么,在家庭中,积极主动更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?
1、学会爱的过程,感受爱的过程。婚姻是恋爱的结果,家庭的开始;但家庭是爱的过程。要更多的付出,更少的索取,要知人懂人。
2、打造自己的影响圈;主动的从细微处入手,一点一滴的改变。
3、建立自己情感账户;往家庭的情感账户注入情感,避免因为情感账户没有余额而家庭面临崩溃,不要不断的索取。